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肌肉拉傷好治,骨骼退化難療,通常年過60才會骨骼退化(股四頭肌VS髖關節)
有肌力 不怕骨鬆 偷走肌肉、骨骼的9個壞習慣
有肌力 不怕骨鬆 偷走肌肉、骨骼的9個壞習慣.
有肌力 不怕骨鬆 偷走肌肉、骨骼的9個壞習慣
更多
一些不經意的習慣,長久下來,變成生活的一部分時,很有可能就是偷走肌肉與鈣質的壞習慣,一定要盡量避免。
年齡的增加,使得人體肌肉強度、骨骼密度逐年下降,這是難以控制的不可逆因素;但事實上,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知不覺的習慣,可能就是加速骨質流失、肌肉強度降低的兇手,趕緊揪出偷走肌肉與鈣質的壞習慣。
1.<不良習慣>牛奶喝得少、飲食缺乏鈣質
國人普遍沒有喝牛奶的習慣,所以鈣質一直是國人最缺乏的營養素,根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無論在各年齡層,不管男性或女性,鈣質攝取量皆不足,依據台灣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NAHSIT)65歲以上的人,平均每天僅攝取600多毫克的鈣質。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解釋,存骨本的最佳黃金時期為30歲之前,特別是孩童對鈣質的吸收率是各年齡層最高,可達到60%,一般成年人吸收率僅有孩童的一半,而女性更年期後以及老年男性,鈣質吸收率更逐年遞減。換言之,老年人骨質流失快,吸收率又不夠,因此,存骨本要趁年輕,因為老了才補鈣,效率會比較差。
正確做法
不論效率好不好,各年齡層每天仍要攝取足夠的鈣質,才不會讓骨質流失的速度繼續惡化。建議每日應攝取1.5~2杯的牛奶,同時攝取富含鈣質的小魚乾、芝麻、芥蘭菜等食物,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補鈣的重要性。
2.<不良習慣>缺乏負重運動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逾7成6的台灣民眾,每週運動未達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150分鐘運動量,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29個會員國相較,台灣人運動量不足情況最嚴重,除了容易罹患肥胖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慢性病外,骨質與肌肉強度也跟著不足。
預防骨質疏鬆,必須趁年輕時,累積骨骼中的鈣質,其中重要關鍵便是「負重運動」。台灣骨鬆肌少症關節防治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說,負重運動不僅能夠增加肌肉強度,促進造骨細胞的活性;同時,由於骨骼受力增加,有助強化骨骼品質。此外,運動會增加生長激素的分泌,加速全身血液循環,幫助礦物質及營養的吸收,提高骨質密度。
正確做法
每日應進行30分鐘的負重運動,所謂的負重運動是指抗地心引力運動,譬如跑步、走路、爬山等,能夠真正鍛練到肌肉,同時加強骨骼品質。另外,像是阻力較低的騎腳踏車或游泳,對骨質的增加效果較差,但有益於肌力與心肺功能。
3.<不良習慣>節食、不當減重
許多醫學研究證實,體內的肌肉質量可預測骨質密度,尤其在停經後婦女身上,更顯示強烈的關聯性。然而,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普遍認為女性「瘦才是美」,導致許多女性不當減重、節食,使肌力流失,骨質含量降低,更助長了罹患骨質疏鬆的危機。
正確做法
減重最理想的速度,是每星期約減0.5公斤,每個月瘦2公斤最為健康。張斯蘭解釋,節食減重是最不正確的減肥方法,因為減下來的體重幾乎都是水分與肌肉,一旦恢復原本的飲食量,因為缺乏肌肉的保護,非常容易復胖。正確做法應是飲食控制,同時配合運動,讓體脂肪燃燒,養出增加基礎代謝率的肌肉,才是保護骨質、不會復胖的正確觀念。
4.<不良習慣>過分追求白皙,缺乏日照
一白遮三醜!不少女性愛美,追求白皙皮膚,出門前會猛擦防曬乳,防曬外套帽子不離身,但陳芳萍提醒,防曬太過徹底,小心賠上骨本!
前陣子就有新聞報導,一名年僅35歲的櫃姐,健康檢查時發現骨質密度竟低於-2.5,為WHO定義的骨質疏鬆標準,經過醫師追問才發現兇手就是防曬過頭,皮膚缺乏日照,使膽固醇無法合成維生素D3,導致鈣質吸收不良,年紀輕輕就罹患骨質疏鬆。
正確做法
陳芳萍建議,防曬不需要全身都擦,讓四肢在早晨或黃昏時,紫外線強度較低的陽光下,曬個15~30分鐘,即可獲得天然的維生素D3;此外,老人家在曬太陽同時,更要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每天固定散步,提高肌肉量,因為強壯的肌肉能保護骨頭免於骨折。
5.<不良習慣>飲酒過量、抽菸
酗酒亦是造成骨質疏鬆的原因之一,根據研究指出,酗酒的人,骨質疏鬆的機率為一般人的2至3倍,因為酒精會抑制造骨細胞的活性,同時妨礙維生素D、鈣、鎂的吸收和利用,而增加骨質疏鬆的危機。
另一方面,有抽菸習慣的人,體內維生素D濃度比沒有抽菸的人來得低。而女性若抽菸,停經時間會提早,當雌激素減少,出現骨質疏鬆症的風險自然會上升,若再加上少運動、過量飲用咖啡、喝酒等問題,這樣出現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就更高。
正確做法
若要飲酒,每日飲用酒精不超過3單位,即不超過8~10克之間,相當於1杯標準杯啤酒(285毫升)、1小杯烈酒(30毫升)、1中杯葡萄酒(120毫升)或1杯開胃酒(60毫升),且懷孕時一定要避免飲酒和抽菸,補充足夠的鈣質,以及加強肌肉的訓練。
6.<不良習慣>經常喝茶或咖啡
小心!茶及咖啡會搶走身體的鈣質,許多上班族愛喝的咖啡、茶等提神飲品,張斯蘭坦言,這些飲品的咖啡因確實會影響鈣質的吸收、加速鈣流失。
正確做法
建議民眾,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最好不要超過300毫克,以免影響鈣質吸收。
7.<不良習慣>愛喝碳酸飲料
碳酸飲料的磷含量高,若口渴了就喝碳酸飲料解渴,不僅越喝越渴,身體補不到水,還會因為磷攝取過多,使得血液中的磷與鈣比例失衡,妨礙鈣質的吸收、增加鈣流失量。
正確做法
建議民眾應少喝飲料,以白開水取代碳酸飲料及甜飲。
8.<不良習慣>愛吃肉
適量的蛋白質有助於鈣質的吸收,但假使餐餐大魚大肉,過量的蛋白質便成了偷走鈣質的兇手之一。蛋白質攝取過量,會增加尿鈣的流失,再加上高蛋白質食物的含磷量往往也較高,血中過多的磷,也會加速副甲狀腺素活性,加速骨鈣釋放到血中,導致骨質的流失。
正確做法
建議民眾,成人每日蛋白質攝取量約為每公斤體重1公克就足夠。
9.<不良習慣>吃重鹹
吃重鹹等於攝取過多的鈉,張斯蘭解釋,體內的鈉含量過多,同樣會使得尿液中的鈣質流失增加,不僅對骨骼不利,若水喝的量不夠,或是草酸、植酸食物吃得多,還會增加泌尿系統結石的風險。
正確做法
建議成年人每天不宜食用超過2400毫克鈉,約為6克的食鹽。
3大高危險群
陳芳萍也提到,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壞習慣外,骨鬆的發生也與年紀、家族史、種族、疾病等因素相關。
1老人與更年期婦女:
更年期婦女由於卵巢逐漸退化,缺乏雌激素的保護,使得骨質流失速度比男性還快。老年醫學會更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有1/9的骨質疏鬆發生率,但65歲以上的女性,每4人就有1人患有骨鬆症。
2有家族史的人:
骨質疏鬆症也會遺傳,若父母皆罹患骨質疏鬆症,子女患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倍;若父母中僅有一方得病,則子女患者的比率仍較一般人多出2倍。
3慢性病病人:
本身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機能亢進、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肝臟疾病、腸胃疾病及洗腎病人,都會提高骨質疏鬆症罹患機率。另外,若疾病需要服用類固醇的患者,也會導致維生素D與鈣質的流失,增加罹患骨質疏鬆的危險。
肌少症診斷3指標
目前的肌少症診斷標準3項常用指標,如果其中有肌肉量減少,加上肌力或肌肉功能不足,就可診斷患有肌少症,建議及早就醫與專業人員討論:
1肌肉量:
目前較常使用的測量方法為雙能量X光吸收儀或生物阻抗分析儀,測量身體肌肉量,並計算肌肉質量指數是否過低。
2肌力:
利用握力器,測量手部握力是目前最常被使用的方法;以亞洲族群而言,如果男性握力低於26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就要留意了。
3肌肉功能:
以測量走路速度做指標,如果走路速度小於每秒0.8公尺,代表肌肉功能表現不良。
★想看LIVE直播明星名嘴、超夯高清動漫、影劇影音、電競直播,就上Yahoo TV!一起看、一起聊
看這些話題的相關文章:
魚膠原蛋白:是屬於蛋白質類.大部分是從魚皮.魚鱗部位取得.主要拿來做關節保健.皮膚美容.骨骼保健
魚油與魚膠原蛋白有何不同?
魚油與魚膠原蛋白有何不同?
追蹤
4 個解答
檢舉不當使用
解答
評分
Thexfile
最佳解答: 口服、塗抹膠原蛋白 均無實質效用 民眾勿被騙
美容市場上,沾上「膠原蛋白」四個字的產品,價格不菲不說,也賣得特別好。診所顧問不厭其煩地告訴愛美女士,某某明星最愛喝膠原蛋白口服液,某某明星就是常年用膠原蛋白乳液才年輕。膠原蛋白真的是美容聖品嗎?
膠原蛋白在皮膚中如支架和「彈簧」支撐著皮膚,一旦「彈簧」斷了,真皮組織會塌陷,出現皺紋;皮膚會鬆弛、下垂。
所以膠原蛋白成為全球數千萬服用者美容養顏、青春常駐的不二選擇,無數商家也競相將自己的產品與膠原蛋白掛鉤。如今在市面上,從外用到口服,林林總總的膠原蛋白護膚品數不勝數。
有關膠原蛋白功效的說法到底有無科學道理呢?科學專家認為,其實,想通過口服、塗抹膠原蛋白來延緩皮膚老化是很困難的。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膠原蛋白甘胺酸、脯胺酸和羥脯胺酸含量較高,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膠原蛋白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它們分佈在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之中。在皮膚除去水分後的重量中,膠原蛋白的重量占了70%,負責為皮膚提供彈性和緊致度,並扮演著「深層水庫」的角色,為表皮提供水分。
但實際上對於多數人來說,平時通過正常食品攝入的蛋白質中,各種胺基酸都已經是過剩的,所以補充膠原蛋白並不能夠起多大作用。
人體實際上只能吸收獨立的胺基酸,而不會直接吸收蛋白質。膠原蛋白終究是蛋白質,其分子結構很大,就算是吃到肚子裏,也要經過分解變為胺基酸才能被吸收。當膠原蛋白被分解為胺基酸後,其膠原蛋白的形態和結構已不復存在,也不可能直接以膠原蛋白的形式補充到皮膚中。所以,口服膠原蛋白,相對於其不菲的價格,確實有些徒有虛名。
至於塗抹膠原蛋白,則更是一個笑話。人體緻密的皮膚,像一座堅固的堡壘,絕對不會吸收任何來自體外的蛋白質,包括膠原蛋白。通過塗抹含膠原蛋白的護膚品,只能把膠原蛋白「輸送」到皮膚表皮層,無法進入真皮層,這樣一來,膠原蛋白分子被堵在皮膚外,並不能改善皮膚結構。
參考資料:
參閱 http://ppt.cc/awHY 、 http://tw.myblog.yahoo.com/coralgen/article?mid=575&prev=586&next=504&page=1&sc=1#yartcmt
Thexfile · 8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芯語香氛精品
推薦你一款市售分子量極低僅1000道爾頓的膠原蛋白,
吸收度好,蛋白質、胺基酸純度極高...
曾於各大新聞採訪,你可以參考看看喔~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12198602092
芯語香氛精品 · 6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曉樂
魚油是油脂類,富含脂溶性維生素A、E,可以補充眼睛耗損的營養(VitA),抗氧化、減緩老化(VitE)。
膠原蛋白是蛋白質類,可維持身體軟組織的彈性,使皮膚光滑不鬆垮,亦可提供生成軟骨及關節囊液的材料,減緩關節退化現象。
曉樂 · 8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小小
魚油:是屬於油脂類.大部分都是從魚的含油部位取得(魚眼窩..).主要拿來做眼睛保健.頭腦保健
魚膠原蛋白:是屬於蛋白質類.大部分是從魚皮.魚鱗部位取得.主要拿來做關節保健.皮膚美容.骨骼保健
小小 · 8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你可能對以下搜尋感興趣:
方便好攜帶輕鬆掌握血糖狀況
改善你的失眠困擾
擺脫痔瘡不再坐立難安
明亮雙眸視界清晰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睡不飽 體內維他命B群可能流失傷肝,近5成男性上班族、4成女性上班族有脂肪肝,偏鄉脂肪肝比例更高達6、7成。
睡不飽 體內維他命B群可能流失傷肝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春瑛/台北報導】
2014年6月月13日 上午 12:00
17 則留言
現代人壓力大,睡不飽,常有整日哈欠連連、疲憊不堪情形,小心體內維他命B群正在大量流失!維他命B群對肝臟來說,是很重要的營養素,一旦維他命B群不足,肝臟負擔就會加重。根據肝基會調查發現,近5成男性上班族、4成女性上班族有脂肪肝,偏鄉脂肪肝比例更高達6、7成。
其實脂肪肝並不是肥胖者的專利,臨床上有不少年輕、體型偏瘦者經檢查發現竟患有脂肪肝,這些都是因為國人飲食西化、偏好高熱量、高油脂飲食,壓力大、熬夜晚睡又缺乏運動等都可能造成。日前營養師林雅恩表示,肝臟是合成營養素與排除毒物的重要器官,承擔提升免疫力與內分泌系統的強化,當肝臟運作不能滿足生理需求時,就會出現全身不適的慢性發炎反應。建議選吃維他命含量豐富的食物,如綠葉蔬菜、番茄、水果或維他命的B群等。
然而,屬於水溶性維他命的B群無法大量儲存在體內,特別是長期處在壓力情況下如熬夜、抽菸、作息不正常的上班族,是最容易流失B群,嚴重者會出現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但要透過日常飲食一次補充每日流失的維他命B群劑量並不是件易事,因此適度搭配維他命B群補充品也是另一種選擇。根據衛福部規定,一般保健食品中的維他命B群的每天建議用量約為80~100毫克。
然而市售常見的高單位B群營養補充品的劑量都太低,因此即使每天服用一顆,其保健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可選用劑量較高的維他命B群補充品,營養師提醒,定期做肝檢查、多運動、睡眠充足、保持心情愉快、健康飲食才能降低罹患肝癌的機率。
★想看LIVE直播明星名嘴、超夯高清動漫、影劇影音、電競直播,就上Yahoo TV!一
杏鮑菇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胃腸消化、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
杏鮑菇的營養價值
功效提高免疫功能,抗癌,降血脂,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促進胃腸消化,美容養顏
禁忌人群濕疹患者禁食
適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杏鮑菇,又稱刺芹菇、刺芹側耳,是生長於歐洲地中海區域、中東和北非,但也在亞洲部分地區生長的食用性菇類。在英文裡,這種菇類俗稱大王小號菇、法國號菇和大王平菇;日文又稱。 杏鮑菇擁有厚的白色肉質菌柄,和小型棕褐色的菌傘。被稱為「平菇王」、「干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鮑魚的口感,適合保鮮、加工,深得人們的喜愛。
杏鮑菇營養價值非常高,它富含蛋白質和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成分,常食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杏鮑菇味道鮮美,有鮑魚脆嫩的口感以及杏仁清新的香味,因而得名「杏鮑菇」。
杏鮑菇與其他一般品種的平菇、香菇、雞腿菇等的區別是:組織緊密、富有彈性、採摘後保存的時間較一般菇要長。
杏鮑菇的營養價值
每100克杏鮑菇含有:熱量(大卡)31.00 碳水化合物(克)8.30 脂肪(克)0.10 蛋白質(克)1.30 在蛋白質中含有18種氨基酸,其中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齊全,是一種營養保健價值極高的食用菌。
杏鮑菇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鈣、鎂、銅、鋅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對人體具有抗癌、降血脂、潤腸胃以及美容等作用。
杏鮑菇有一般菌類的各種營養成分,比起普通的平菇等等,杏鮑菇又有降血脂、抗癌之類的功效,物美價廉又好吃。而且熱量還非常低,長期食用沒有任何壞處。
杏鮑菇蛋白質含量豐富,能有效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機體對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襲,遠離亞健康,強身健體,是體弱人群和亞健康人群的理想營養品。
杏鮑菇富含膳食纖維,經常食用,可以有效清除血清膽固醇、降低血脂,防治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杏鮑菇中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於增強腸胃蠕動也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能幫助便秘患者潤腸通便,排除體內毒素,進而保持皮膚光澤、改善膚色暗沉的狀況,駐顏護膚。
杏鮑菇內含鐵質豐富,可以有效的調節缺鐵性貧血、溶血性貧血和失血性貧血等症狀。
杏鮑菇味道鮮美,有鮑魚脆嫩的口感以及杏仁清新的香味,有很好的健脾開胃的作用,對於食慾不振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開胃食品。同時,對於對胃潰瘍和消化不良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
杏鮑菇多糖。
杏鮑菇提取物主要就是杏鮑菇多糖,杏鮑菇提取物(杏鮑菇多糖)的功能有:
(1)降血糖作用 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實驗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線得到明顯改善,還能減少糖尿病小鼠飲水量。
(2)增強肌體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作用,且能降低機體膽固醇含量,降血脂、防止動脈硬化。
(3)杏鮑菇多糖作為一種特殊的免疫調節劑,在激活T淋巴細胞中具有強烈的宿主介導性,能刺激抗體形成、增強人體免疫力、發揮抗癌作用。
杏鮑菇圖片
野生杏鮑菇
杏鮑菇的培植
杏鮑菇的功效與作用
杏鮑菇具有降血脂、降膽固醇、促進胃腸消化、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需要減肥的人、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中老年朋友非常有必要經常吃些杏鮑菇,對身體益處多多。
祛脂降壓。
杏鮑菇能軟化和保護血管,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提高免疫力。
杏鮑菇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消食。
杏鮑菇有助於胃酸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宜於治療飲食積滯症。
降壓作用。
經常食用杏鮑菇可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且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
防病。
對胃潰瘍、肝炎、心血管病、糖尿病也具有一定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美容養顏。
因為杏鮑菇營養豐富,常吃可以改善身體新陳代謝,對美容養顏很有幫助。
抗癌。
經研究發現,使用杏鮑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杏鮑菇怎麼做好吃
杏鮑菇好吃,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怎麼做。因為杏鮑菇比起很多蘑菇都顯得肉質更加緊實,處理得不好的話可能會覺得有點塞牙。
要克服也很簡單,切杏鮑菇的時候注意逆著纖維生長的方向,把粗纖維切斷就行了。做法就看個人喜好,因為杏鮑菇或者說各種菌類本身味道都不太重,相對非常好搭配。無論是燉湯、清炒,還是像一些創新菜裡面做的黑胡椒杏鮑菇等等做法都很不錯。
杏鮑菇烹飪指導
杏鮑菇肉質肥嫩適合炒、燒、燴、燉,亦適宜西餐;即使做涼拌菜,口感都非常好,加工後口感脆、韌,呈白至奶黃色,外觀好。
杏鮑菇肉質肥厚,也適合用來涮火鍋。
用杏鮑菇煲湯,可搭配雞肉、排骨、豬肝等常見的肉類,另外可隨意加些鮮淮山、大豆芽、玉米、牛蒡、番茄、大白菜等蔬菜,因為杏鮑菇味道清而鮮,所以比較「百搭」。即使是用來煲素湯,湯味也不顯寡淡。
杏鮑菇的做法大全家常
杏鮑菇湯
材料:
柴魚高湯、杏鮑菇、鹽、濃口醬油、山芹菜適量。
做法:
(1)取一湯鍋,放入柴魚高湯、鹽、濃口醬油於鍋內煮滾後熄火;杏鮑菇切成約0.2公分的薄片備用。
(2)取一湯碗,放入作法1的杏鮑菇薄片和山芹菜後,再將作法1的柴魚高湯放入碗內即可。
紅燒杏鮑菇
材料:
杏鮑菇適量,黑胡椒粉、老抽、鹽少許。
做法:
(1)杏鮑菇洗淨,切去根部,切成厚片。
(2)黑胡椒粉、老抽、鹽少許醃製十幾分鐘。
(3)鍋中油熱後,放入杏鮑菇,翻炒均勻,加適量清水,水快干時加少許水澱粉,大火收汁即可。
杏鮑菇炒肉
材料:
豬肉100克,杏鮑菇2個,尖椒2個,料酒適量,生抽少許,豆瓣醬1小勺,植物油適量。
做法:
(1)杏鮑菇切片、蔥姜切絲、蒜切片。
(2)瘦肉切薄片、青椒切片。
(3)平底鍋入少許油,放入杏鮑菇片煎至兩面微黃,盛出備用。
(4)另起炒鍋放少許油,把肉片煎炒約5分鐘,放入郫縣豆瓣醬炒勻。
(5)放入蔥姜蒜炒出香味。
(6)加入煎過的杏鮑菇片、少許生抽、料酒和一小勺水炒片刻。
(7)加入青椒炒至斷生即可。
杏鮑菇炒木耳
材料:
臘肉半條,胡蘿蔔1根,杏鮑菇1個,青蒜3棵,木耳1小把,生抽適量,蠔油半湯匙,雞粉適量。
做法:
(1)木耳洗淨浸泡3小時。
(2)臘肉切片蒸熟。
(3)杏鮑菇、胡蘿蔔切片,青蒜切段。
(4)熱油鍋,下臘肉略炒,放入杏鮑菇、木耳翻炒,然後再下胡蘿蔔翻炒至熟,最後放入青蒜。
(5)蠔油、生抽調味,即可出鍋。
蠔油杏鮑菇
材料:
杏鮑菇300g,西蘭花300g,蠔油10g,鹽4g,糖2g,雞精少許。
做法:
(1)杏鮑菇切片,西蘭花入開水鍋,加鹽、少許植物油,煮至西蘭花熟。
(2)熱鍋冷油入杏鮑菇翻炒片刻,加少許鹽、糖及適量蠔油,加水,加蓋燜至杏鮑菇入味,加雞精,關火。
(3)杏鮑菇盛入盤中,西蘭花圍圈擺盤,鍋內剩餘的湯汁小火熬煮至汁液濃稠,如果汁液偏稀,可適當加少許水澱粉勾芡,將汁澆在西蘭花及杏鮑菇上,即可。
食用杏鮑菇的日常注意事項
杏鮑菇的適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癌症患者、體弱人群、便秘者、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者食用。
杏鮑菇對哪些病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高脂血症,心腦血管系統疾病。
哪些體質的人適宜吃杏鮑菇?
健康體質平和質,氣虛體質,濕熱體質,陽虛體質,陰虛體質,瘀血體質。
哪些體質的人不適宜食用杏鮑菇?
痰濕體質,特稟體質。
食用禁忌。
杏鮑菇為動風食物,過敏者勿食。
如何挑選杏鮑菇
好的杏鮑菇應該是菇體結實,菇型圓整的。菌蓋顏色褐色,菌柄白色,顏色正常。不老化,含水量不大,沒有異味。由於杏鮑菇的菌柄使用價值更大,因此應挑選白白胖胖的。
杏鮑菇的儲存方法
杏鮑菇在15℃溫度條件下可以保鮮一周左右。如果放在2-4℃條件下,則可以保存半個月以上。保存前注意查看菇體是否完好,有傷口的話容易導致腐爛霉變。
魚油:是屬於油脂類.大部分都是從魚的含油部位取得(魚眼窩..).主要拿來做眼睛保健.頭腦保健!
魚油與魚膠原蛋白有何不同?
魚油與魚膠原蛋白有何不同?
追蹤
4 個解答
檢舉不當使用
解答
評分
Thexfile
最佳解答: 口服、塗抹膠原蛋白 均無實質效用 民眾勿被騙
美容市場上,沾上「膠原蛋白」四個字的產品,價格不菲不說,也賣得特別好。診所顧問不厭其煩地告訴愛美女士,某某明星最愛喝膠原蛋白口服液,某某明星就是常年用膠原蛋白乳液才年輕。膠原蛋白真的是美容聖品嗎?
膠原蛋白在皮膚中如支架和「彈簧」支撐著皮膚,一旦「彈簧」斷了,真皮組織會塌陷,出現皺紋;皮膚會鬆弛、下垂。
所以膠原蛋白成為全球數千萬服用者美容養顏、青春常駐的不二選擇,無數商家也競相將自己的產品與膠原蛋白掛鉤。如今在市面上,從外用到口服,林林總總的膠原蛋白護膚品數不勝數。
有關膠原蛋白功效的說法到底有無科學道理呢?科學專家認為,其實,想通過口服、塗抹膠原蛋白來延緩皮膚老化是很困難的。
不可否認的是,由於膠原蛋白甘胺酸、脯胺酸和羥脯胺酸含量較高,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膠原蛋白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蛋白質,它們分佈在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之中。在皮膚除去水分後的重量中,膠原蛋白的重量占了70%,負責為皮膚提供彈性和緊致度,並扮演著「深層水庫」的角色,為表皮提供水分。
但實際上對於多數人來說,平時通過正常食品攝入的蛋白質中,各種胺基酸都已經是過剩的,所以補充膠原蛋白並不能夠起多大作用。
人體實際上只能吸收獨立的胺基酸,而不會直接吸收蛋白質。膠原蛋白終究是蛋白質,其分子結構很大,就算是吃到肚子裏,也要經過分解變為胺基酸才能被吸收。當膠原蛋白被分解為胺基酸後,其膠原蛋白的形態和結構已不復存在,也不可能直接以膠原蛋白的形式補充到皮膚中。所以,口服膠原蛋白,相對於其不菲的價格,確實有些徒有虛名。
至於塗抹膠原蛋白,則更是一個笑話。人體緻密的皮膚,像一座堅固的堡壘,絕對不會吸收任何來自體外的蛋白質,包括膠原蛋白。通過塗抹含膠原蛋白的護膚品,只能把膠原蛋白「輸送」到皮膚表皮層,無法進入真皮層,這樣一來,膠原蛋白分子被堵在皮膚外,並不能改善皮膚結構。
參考資料:
參閱 http://ppt.cc/awHY 、 http://tw.myblog.yahoo.com/coralgen/article?mid=575&prev=586&next=504&page=1&sc=1#yartcmt
Thexfile · 8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芯語香氛精品
推薦你一款市售分子量極低僅1000道爾頓的膠原蛋白,
吸收度好,蛋白質、胺基酸純度極高...
曾於各大新聞採訪,你可以參考看看喔~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112198602092
芯語香氛精品 · 6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曉樂
魚油是油脂類,富含脂溶性維生素A、E,可以補充眼睛耗損的營養(VitA),抗氧化、減緩老化(VitE)。
膠原蛋白是蛋白質類,可維持身體軟組織的彈性,使皮膚光滑不鬆垮,亦可提供生成軟骨及關節囊液的材料,減緩關節退化現象。
曉樂 · 8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小小
魚油:是屬於油脂類.大部分都是從魚的含油部位取得(魚眼窩..).主要拿來做眼睛保健.頭腦保健
魚膠原蛋白:是屬於蛋白質類.大部分是從魚皮.魚鱗部位取得.主要拿來做關節保健.皮膚美容.骨骼保健
小小 · 8 年前
0
真讚
0
真遜
檢舉不當使用
意見
你可能對以下搜尋感興趣:
方便好攜帶輕鬆掌握血糖狀況
改善你的失眠困擾
擺脫痔瘡不再坐立難安
明亮雙眸視界清晰
脂肪肝可逆轉!多吃菠菜、青背魚,6種食物保肝降脂,多運動多補充維生素B少吃蛋及高脂肉類
脂肪肝可逆轉!多吃菠菜、青背魚,6種食物保肝降脂
2015-03-12 林芳羽/編譯
脂肪肝可逆轉!多吃菠菜、青背魚,6種食物保肝降脂
【早安健康/林芳羽編譯】根據財團法人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網站顯示,台灣成年人約有26%~34%罹患脂肪肝,好發年齡層在40~60歲之間。不過現在許多年輕人愛吃速食,又久坐不動,導致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大多數脂肪肝患者不會有任何不適,所以難以察覺。目前可藉由腹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掃描發現。
有脂肪肝的人,同時罹患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的機率會增大,最好儘早透過調整飲食與做運動改善。一旦有動脈硬化的症狀,就會增加心肌梗塞與腦中風的風險。脂肪肝本身雖然不會造成不適,但其衍生出的疾病不僅會留下嚴重後遺症,還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
除了先天體質,攝取過多脂肪、肥胖與飲酒過量都容易造成脂肪肝。想要治療脂肪肝,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致病原因,徹底改掉不好的習慣。一般來說只要貫徹飲食控制,再加上每天適度運動,1~2個月就可以看到成效!
游泳、散步、騎腳踏車這類全身運動都很適合。儘量選擇不會太累,可以長時間持續下去的運動,而不是短時間激烈運動。運動以外的部分,則可以參考日本健康情報網站健康応援.com提供給脂肪肝患者的飲食生活建議。
【適合脂肪肝患者攝取的食物】
1.背部呈現青色的魚類
秋刀魚有防止血液凝固、抑制血管收縮的作用,除了改善脂肪肝,對預防高血壓與心肌梗塞也有效果。秋刀魚所含的DHA可以讓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降低,十分適合脂肪肝患者食用。
2.黃綠色蔬菜
菠菜含有豐富β胡蘿蔔素、礦物質與維生素,這些成分都適合有肝臟疾病的人。除了菠菜,南瓜、小白菜、青椒、秋葵、芥菜、豌豆、辣椒、羅勒也都屬於黃綠色蔬菜。
3.裙帶菜
裙帶菜、昆布這類海藻,除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還有高纖維低熱量的優點。裙帶菜有抑制脂肪與膽固醇堆積的功效,也因為熱量很低,減肥當中也可以安心吃。
4.醋
醋含有檸檬酸,可以提高熱量消耗效率,達到抑制脂肪堆積的效果。醋如果跟蛋白質一起攝取,則可以活化胃中消化酵素,讓熱量代謝效率更上一層樓。
5.白肉魚
鯛魚、鱈魚、鰈魚、比目魚這類白肉魚,吃起來口味清爽,也是低脂肪蛋白質的優良來源。
6.雞胸肉、脂肪少的牛肉豬肉
有肝臟方面疾病的人,不得不注重蛋白質的攝取。雞胸肉的熱量大約只有帶皮雞腿肉的一半,蛋白質含量卻高達3倍,十分適合脂肪肝患者。
【改善脂肪肝生活6要點】
1.多攝取蛋白質
2.不過度攝取碳水化合物
3.多攝取食物纖維
4.避開高脂肪食物
5.少喝酒、少吃甜食
6.運動
【延伸閱讀】
體重減少8%,脂肪肝就會消失!醫學教授:6個月瘦這樣最好
他每天做這件事,4個月瘦逾10公斤、脂肪肝消失
可改善脂肪肝的食物
遠離脂肪肝!芝麻消脂茶護肝降脂
一天_杯咖啡、30分鐘健走,消除脂肪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