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抗血栓關鍵飲食

抗血栓關鍵飲食 陳潮宗 中醫師 陳潮宗中醫診所院長 一、你知道血栓是什麼嗎 ? 如果血液在不該凝固的時候凝固,會有什麼後果 ? 心肌梗塞、中風等這些令人聞之色變的疾病,居然和「血栓」脫不了關係 ? 想要預防心肌梗塞、中風、肺栓塞等悲劇發生,該從哪些方面著手?平日飲食中,有哪些預防血栓的救命好食物?告訴你哪些症狀該提高警覺?哪些人可能是「血栓」的高危險群?及早杜絕血栓危險因子,認識維持人體血液健康最關鍵的飲食與進步觀念。 什麼是血栓 ? 人體血管中含大大小小的紅血球、白血球、淋巴、抗體、膽固醇、血小板等,各種物質各司其職、維護血管正常的運作,當血管內膜發生缺損時,血小板會聚集在缺損處負責修復,而原本血小板做完修復工作之後會「解散」,但血液裡的膽固醇卻往往喜歡跑過來「湊熱鬧」,它們把血小板包圍起來,讓完成修復任務的血小板「解散」不了,因而形成血管裡的堆積物。因此使血液循環受阻血液供應減少,甚至完全阻塞造成因中風的癱瘓,臉部變形,語言不清等都是因為血栓而發生的。 血栓高危險群 1. 老化: 45 歲以上中老年人身體功能漸老化,血液變粘稠,易生血栓 2. 三高:凡患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者 3. 心臟血管病患:凡患冠心病,動脈硬化者 4. 惡習:抽煙,好酒,喜油膩,肥胖,不好運動者 5. 遺傳:家庭有血栓病史者較易引起血栓 血栓發生在哪裡? 1. 深層靜脈血栓:腿部、骨盆或手臂深層靜脈中。 2. 肺栓塞:指流入肺部的動脈血流突然被封鎖。主要原因是腿部深層靜脈血凝塊,凝塊碎裂後隨血流流動至肺,阻斷進入肺的血流。 3. 洞穴狀靜脈竇栓塞:造成眼皮及眼結膜腫脹、頭蓋骨神經癱瘓。 4. 腦栓塞:輸送至腦的血流途徑被阻斷會造成中風。通常引發語言能力失序或其他心智、身體機能上的損害以及意識喪失等症狀。 5. 心肌梗塞 : 當凝塊鬆解掉入血管中並影響到心肌,造成組織突然死亡,則為心臟病發作 ( 心肌梗塞 ) 。 6. 高血壓 : 目前已開發國家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血壓會使心臟肥厚,進而造成心肌病變;對血管而言,將引起腦中風、冠狀動脈疾病、主動脈瘤及腎疾病等併發症。 二、請比較以下兩種類型的中風,發生原因與搶救的要點。 缺血性中風:含氧血液傳送腦部途徑受阻,發病 3 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效果最好,出血併發症最少,這就是所謂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黃金 3 小時的觀念。 出血性中 風: 或稱腦溢血,成因為腦動脈瘤破裂或腦血管發炎導致之血液滲漏。發生時讓患者安靜臥床,儘量減少搬動、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家人要立即採取措施保證呼吸道通暢。 三、哪些症狀可能是血栓的警訊 ?( 出現症狀時看什麼科呢 ?) 健檢該做哪些檢查可以提早預防呢?避免血栓發生該注意哪些事情?什麼是「隱性血栓」?有哪些症狀?誰是隱性血栓高危險群?預防方法為何? 血栓出現的警 訊: ● 容易肩頸僵硬 ● 視力時好時壞 ● 時常暈眩頭暈 ● 胸口呼吸不順暢或不明疼痛 ● 四肢有時麻痺且不自主顫動 通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症狀(如頭痛、頭昏、胸前悶、手腳發麻等),但更多的人其症狀輕微或毫無感覺,甚至到醫院心腦血管專科做常規檢查指標,包括血脂、血黏、血壓、心電圖、 CT 等一切正常(這使許多人?生麻痹輕敵思想)。血液處於高凝聚狀態,是導致中風、心梗發作的最直接危險因素! 哪些人群易患隱性血栓和血栓病? 中風,心肌梗塞發病後與發病前、老化情形出現者、內分泌紊亂(如女性更年期綜合症)、月經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或有遺傳家族史者,腫瘤病和衰老臨近生命壽限者。 抗血栓好習慣 * 少高膽固醇或油脂,多吃魚類蔬果 * 腦血栓最長在清晨發生,養成吃早餐的習慣 * 有氧運動增加身體溶解血栓,降低血液黏度 * 衣服鞋襪寬鬆不過緊 * 服藥請教專業,以免誤服與華法令有藥物相沖的藥物,造成血栓或出血。 四、平常吃的食物當中,有哪些食材有抗血凝的作用,可以減少血液中這些小凝塊的產生? 血栓救星食材 * 魚類 / 尤以海魚為佳。 * 洋蔥 / 增加纖維蛋白溶酉每活性,促進血凝塊的溶解,又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 * 生薑 / 抗血凝作用超過阿司匹林,對預防腦梗塞有明顯作用。 * 大蒜 / 主要成分有大蒜辣素、大蒜新素、大蒜?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 辣椒 / 常吃用有助於清除微血栓,可促進血液迴圈。 * 黑木耳 / 含豐富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還含有腎上腺素等多種抗血栓物質,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等四大功能。 * 蔬菜、水果 / 富含維生素 C 和纖維素,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中纖維蛋白原的含量,還可降低血黏稠度。 * 綠茶 / 兒茶素有阿司匹林相同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從而有抗血栓、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 紅葡萄酒 / 含有類黃酮和多酚物質,能明顯對抗血小板活性,降低血小板凝聚和血液黏稠度,降低腦梗塞的發病風險。 * 純巧克力 / 可以使血液中的抗氧化劑含量增加將近 20% 。 * 番茄 / 番茄籽周圍的黃色膠狀物質可以防止血液中血小板的凝結,從而消除危險的血栓。 * 納豆 / 內含納豆激酉每,具有活化體內抗凝血酵素的活性,抗凝血及溶解血栓的效果,甚至不輸給處方抗凝血劑。 五、天然食材可減低血栓的發生機率,而對於血栓患者來說,醫師會開給哪些抗血栓藥劑?效果如何?服用時有沒有需要注意事項?中醫哪些藥材有抗凝血效果? 常見抗血栓塞藥比一比 阿司匹靈( Aspirin ) 華法令( Warfarin ) 抗血小板藥物 抗凝血藥 主要針對動脈性血管栓塞 主要針對深層靜脈性的血管栓塞 藥量相當低 主要對抗維他命 K 的吸收 每天 80 至 300m g 過多維他命 K 減少藥效引致血管栓塞 副作用很少 維他命 K 過少則引致藥效高易出血 大部分綠色的植物也含有維他命 K ,像蔬菜、生果(奇異果)、綠茶等都含有維他命 K ,所以接受華法令治療的人士,一定要有穩定的蔬果吸收量,以避免過多或過少的維他命 K 吸收 另外 , 中藥材當中虎杖、落花生根、土茯苓等中藥材含白藜蘆醇這種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效能,能阻止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因而具有潛在的防心血管疾病、防癌、抗病毒及免疫調節作用

血栓形成原因:是描述血栓在血管內形成的現象。血栓生成會導致血流受阻。造成的原因不只一種,當血管壁受損時,血小板及纖維蛋白會組成血塊以止血。

Star of life caution.svg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如需專業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血栓生成 Arterial thrombosis causing cyanosis.jpg 右肢的急性動脈血栓生成造成肢端發紺。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 Vascular surgery ICD-10 I80 -I82 ICD-9 437.6, 453, 671.5, 671.9 MeSH D013927 [編輯維基數據] 血栓生成 (希臘語:θρόμβωσις;英文:Thrombosis)是描述血栓在血管內形成的現象。血栓生成會導致血流受阻。造成的原因不只一種,當血管壁受損時,血小板及纖維蛋白會組成血塊以止血。但即使血管壁沒有受損,血栓仍有可能生成。如果血栓離開原本的位置,隨血流進到其他地方,則稱為血行栓子[1][2]。 血栓可能發生於靜脈或動脈。靜脈血栓會導致上游組織鬱血,動脈血栓則會導致其供應組織缺血並壞死。如果血栓移行到其他地方造成栓塞,這樣的情形稱為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 目錄 [隱藏] 1 症狀及徵象 1.1 靜脈血栓 1.2 動脈栓塞 2 成因 3 機轉 3.1 高凝固性血液 3.2 內皮細胞受損 3.3 血液亂流 4 分類 5 預防 6 治療 7 參見 8 參考文獻 9 外部連結 症狀及徵象[編輯] 血栓生成的症狀需視其影響的器官而定。 靜脈血栓[編輯] 主條目:靜脈血栓形成 靜脈栓塞可分為下列數種細項: 深靜脈血栓[編輯] 主條目: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深靜脈所產生的血栓。主要影響腿部的靜脈,例如股靜脈等。 造成深靜脈栓塞主要有下六三種因素: 血流過慢 血液過稠 管壁粗糙 深靜脈栓塞的症狀主要是組織腫脹,導致局部紅腫。 潘-史症候群[編輯] 主條目:潘-史症候群 潘-史症候群(Paget-Schroetter disease)是上肢血管(例如腋靜脈或鎖骨下靜脈 )遭堵塞所致。該疾病常發生於劇烈運動後,且年輕人較常發生。此疾病男性患者較女性為多。 巴-凱症候群(Budd-Chiari syndrome)[編輯] 主條目:巴-凱症候群 巴-凱症候群肇因於肝靜脈或下腔靜脈阻塞。病症為腹痛、腹水、肝腫大。治療方法多種,包括使用手術分流。 肝門靜脈血栓形成[編輯] 主條目:肝門靜脈血栓形成 肝門靜脈栓塞通常導因於胰臟炎、肝硬化、憩室炎或膽管癌。 肝門靜脈栓塞可能導致高血壓和阻滯血流輸往肝臟的血流。[3] 腎靜脈血栓形成[編輯] 主條目:腎靜脈血栓形成 腎靜脈栓塞會導致濾液減少,可用抗凝血療法治療。 頸靜脈血栓形成[編輯] 主條目:頸靜脈血栓形成 頸靜脈血栓形成可能肇因於惡性腫瘤、使用靜脈內藥物或是感染。 頸靜脈血栓形成會導致多種併發症,例如全身性敗血症、肺栓塞,以及是神經乳頭水腫。 [4] 病情通常在劇烈運動之後曝光,男人比女人易得此病。 動脈栓塞[編輯] 動脈栓塞大部分起因於粥狀動脈血栓生成(atherothrombosis),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心房纖顫,心房纖顫造成血液流動阻滯。此外,心房纖顫的直流電路復律法(direct current cardioversion)也有很大的機會導致血栓形成,特別是進行超過48小時。 心房纖顫患者如未接受抗凝血治療,有5%的機會產生血栓。復律之後,血栓回經由大動脈的分支中推出。[5] 腦靜脈竇血栓[編輯] 主條目:腦靜脈竇血栓形成 腦靜脈竇栓塞(CVST)是一種罕見的中風,症狀包括頭痛、不正常的視幻覺、以及中風的所有症狀,例如半邊麻痺等。 腦靜脈竇栓塞可用X射線斷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以及核磁共振照影來診斷。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完全痊癒,死亡率約4.3%。[6] 中風[編輯] 主條目:中風 中風是腦部血流供應減少所導致的結果,可能肇因於局部缺血、栓塞、血栓或出血。栓塞性中風通常在動脈硬化的斑塊旁產生血栓,由於血栓是逐漸生成的,栓塞性中風通常發生的較慢。栓塞性中風通常可以分為兩大類:大血管性及小血管性,前者如頸內動脈栓塞、椎動脈栓塞或動脈環;後者影響較小的血管,如動脈環的分支。 心肌梗塞[編輯] 主條目: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肇因於冠狀動脈阻塞,而導致心肌缺養而壞死。如果沒有及時搶救可能會導致猝死。 其他[編輯] 肝臟移植經常導致肝動脈栓塞。[7] 動脈血栓也可能在四肢形成。[8] 如果細菌感染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栓可能會分解掉。碎片會隨著循環系統(膿血症、膿毒性血栓)轉移到全身各個部位。 而未被感染過的栓塞也可能脫落而進入循環,最後完全阻塞血管,可能導致組織壞死,即為梗塞。 大部分的血栓會被分解,而使血管再次暢通。 --------------------------------------------------------------- 最佳解答: ※、血栓形成在活體的心臟或血管腔內,血液發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互相粘集,形成固體質塊的過程,稱為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這個過程中所形成的固體質塊稱為血栓(thrombus)。  血液中存在著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統和抗凝血系統(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在生理狀態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斷地被激活,從而產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纖維蛋白,沉著於血管內膜上,但這些微量的纖維蛋白又不斷地被激活了的纖維蛋白溶解系統所溶解,同時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斷地被單核吞噬細胞系統所吞噬。上述凝血系統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動態平衡,即保證了血液有潛在的可凝固性又始終保證了血液的流體狀態。然而,有時在某些能促進凝血過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上述動態平衡,觸發了凝血過程,血液便可在心血管腔內凝固,形成血栓。 ※、血栓對機體的影響  血栓形成能對破裂的血管起堵塞破裂口的作用,阻止出血,這是對機體有利的一面,如胃十二指腸慢性潰瘍的底部和肺結核性空洞壁,其血管往往在病變侵蝕時已形成血栓,避免了大出血的可能性。然而,在多數情況下,血栓造成的血管管腔阻塞和其他影響,卻對機體造成嚴重的甚至致命的危害。  1.阻塞血管動脈血栓未完全阻塞管腔時,可引起局部器官缺血而萎縮,如完全阻塞或引起必需的供血量不足而又缺乏有效的側支循環時,可引起局部器官的缺血性壞死。如腦動脈血栓引起腦梗死、心冠狀動脈血栓引起心肌梗死,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引起患肢壞疽等。靜脈血栓形成後,若未能建立有效的側支循環,則引起局部淤血、水腫、出血,甚至壞死,如腸系膜靜脈血栓可導致出血性梗死。肢體淺表靜脈血栓,由於靜脈有豐富的側支循環,通常不引起臨床症狀。  2.栓塞在血栓未和血管壁牢固粘著之前,血栓的整體或部分可以脫落,形成栓子,隨血流運行,引起栓塞。如栓子內含著細菌,可引起栓塞組織的敗血性梗死或栓塞性膿腫。  3.心瓣膜變形心瓣膜血栓機化,可引起瓣膜粘連,造成瓣膜狹窄,如在機化過程中纖維組織增生而後瘢痕收縮,可造成瓣膜關閉不全,見於風濕性心內膜炎和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4.微循環的廣泛性微血栓形成,即DIC,可引起全身性廣泛出血和休克。 參考資料: http://www.511511.com/new_zt/xueshuan/newshow.asp?id=1060&mnid=9327&classname=疾病概述&uppage=/new_zt/xueshuan/index.asp 匿名使用者 · 12 年前

2017年6月17日 星期六

電解質=維生素B群+C加稀有礦物質

電解質=維生素B群+C加稀有礦物質

鬆筋膜,救疼痛!10年難治的疼痛,1個月內完全康復

鬆筋膜,救疼痛!10年難治的疼痛,1個月內完全康復 2016-12-29 早安健康編輯部 標籤: 鬆筋膜救疼痛 筋膜 肩頸痠痛 頭痛 乳癌 30.5 K 收藏6 鬆筋膜,救疼痛!10年難治的疼痛,1個月內完全康復 【早安健康編輯部】這幾年路跑成為一種風潮,趕著流行跑了趟馬拉松,結果,隔天竟然就得了足底筋膜炎,一踩地痛到要流眼淚。奇怪地是,拼命做腳底按摩、伸展、滾壓卻怎麼也不見成效,再隔天,連走路都有困難。 無奈只好掛號求診,眼看治療師又按小腿、又推大腿,偏偏就不對足底下手,更奇怪地是,幾分鐘過去,起來走兩步路,還真好了! 這太令人好奇了!一問之下,才知道關鍵叫作「筋膜」。這個近年來成為顯學的疼痛治癒新觀念,更讓復健專科醫師、國家隊隊醫凃俐雯在其著作《筋膜線按摩伸展全書》中直接表明:「所有的身體疼痛,都與肌筋膜有關。」 也曾親身體驗筋膜妙處的歐首物理治療所院長胡世銓進一步解釋,因為筋膜包覆著身體各部位肌肉和骨頭,某一處變緊繃,會牽動另一處發生疼痛。以足底筋膜炎為例,發作時雖然是腳底痛,問題卻可能出在大腿。 搞懂筋膜,就能找到真正的疼痛根源,讓長達10年的難治性疼痛,在短短1個月內完全復原!更令人振奮的,被譽為「筋膜博士」的日本首都大學物理治療學教授竹井仁指出,鬆開緊繃的筋膜還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讓失眠、焦慮、腸胃不適等自癒。 準備好一起體驗筋膜的奧妙了嗎?若最近身體微恙,隨時像要來一場大病,那一定要試試竹井仁教授大力推廣的筋膜體操,因為十分簡單有效,近來已成為風靡日本的健康運動,能快速強化全身自癒力。 如果疼痛不適已經發生,也無須太過擔心,只要跟著本期中筋膜專家們的指導,從頭到腳的對症急救,相信很快就能重回零疼痛的生活! 詳細精彩目錄 鬆筋膜,救疼痛 part1 難治的疼痛,病癒關鍵就在肌筋膜 圖解筋膜4大功能 速效解痛的真相!專訪歐首物理治療所院長胡世銓 不只解痛!復原骨刺、慢性發炎都靠筋膜 肌筋膜疼痛vs轉移痛、激痛點 別讓筋膜缺水!4壞習慣要注意 站走坐臥姿勢對了,從此零疼痛! 讓疼痛自好!正確按摩、伸展就有效